对党忠诚 · 服务人民 · 执法公正 · 纪律严明

CAMPUS DYNAMIC

理论教学

首页  >  思政教育  >  理论教学
分享到:

在创先争优中增强党的意识

日期: 2012-07-02 发布者: admin

党的意识,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整体利益与意志在党员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增强党的意识,是创先争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要求,坚持把增强党的意识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党员党的意识的增强。

增强党的意识,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对于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先进性能否得到保持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借鉴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的意识。

第一,要建立健全思想教育机制。增强党的意识,首先必须要加强学习和教育,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使党员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党的现实状况把握事情的本质主流和内在规律,从而坚定对党的信念,增强对党的信心。一是要完善思想教育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环节,抓牢做实。二是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搭建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平台。三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舆论导向,宣传引导,在党内营造全员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真正把党的理论根植于党员的头脑中,并指导其工作实践,把增强党员意识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

第二,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增强党的意识,必须强化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否则,个别党员就很容易出现责任感弱化、奉献精神弱化、不思进取的问题。要围绕确保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严把“入口”关,建立健全入党机制。要围绕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着力于疏通“出口”,建立健全不合格党员的清退机制。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制度。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根据具体情况对流动党员、无业党员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属地管理制度和社区管理制度等。要严格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外监督制度,严格个人自律制度,使党员做到自重、自省、自警。

第三,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增强党的意识,就要践行党的宗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就是通过广大党员对党的群众路线和宗旨意识的内化,通过各种制度建设的作用,从内外两个方面使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把宣传群众、了解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一件长期性的、经常性的大事来抓,使党永葆先进性。要在搭建平台、创设载体、注重激励、确保实效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坚持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先锋储绩、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使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适当方式,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在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反映群众意见建议中发挥作用。

第四,要建立健全模范带头机制。增强党的意识,要切实保障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要建立舆论导向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学习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要建立典型树立机制,切实推出一批身边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和群众。要把“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第五,要建立关怀激励机制。党员意识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也因党员个体的差异而表现不同,具有层次性和发展性。作为庞大的党员群体,既要注重分类管理,对党员严格要求,又要注重人文关怀,对党员尊重关爱。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增进凝聚力。要采取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符合政策的老党员进行补贴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要真正重视、真正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多方筹集资金,为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生活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健全党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努力在全党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